2015版的《中国药典》收录的吴茱萸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、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。吴茱萸主产于我国的江西、浙江、广西、湖南等地区,近年分布范围不断扩大、贵州、重庆、福建、安徽等地也有产出,其中广西、湖南种植面积较大。
等级规格
吴茱萸在规格上分为小花、中花、大花,其中江西所产的吴茱萸香气浓郁、子粒饱满、且含碱量较高,价格也较高;浙江所产小花,价格稍低于江西货;湖北、湖南、四川等地所产的大花,价格比江西、浙江货低。
功效用途
吴茱萸,味辛、苦,性热;有散寒止痛、疏肝下气、温中燥湿的功效,主要用于脘腹冷痛、厥阴头痛、疝痛、脚气肿痛、呕吐吞酸、寒湿泄泻等症。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有复方黄连素片、艾附暖宫丸、除湿止痒油等含有吴茱萸的中成药。
年产量及需求量:
吴茱萸属于三类中小品种,吴茱萸野生资源蕴藏量约250吨,家种产量约600吨,年需要量约为800吨左右。
产新时间:
吴茱萸栽培树成活后3-5年开花结果,从结果到盛果期至少3年以上,产量逐年上升。每棵树都是春天开花,秋季收果实。采收:处署前后(7月下旬),当吴茱萸由绿色变为黄绿色,而心皮尚分离时即可采收,采摘回来后在太阳下暴晒或要进行低温火烘,晒干或烘干。还要揉去枝柄,簸净枝梗等杂质,才成为商品净吴茱萸。野生产新一直持续到9月底。采摘时将果穗成串剪下,严防折断果枝影响来年产量。
历史价格:
